第五十七章 身世淵源
朝為田舍郎 by 賊眉鼠眼
2021-7-5 21:17
互相嫌棄也算壹種緣分。
顧青和張懷玉之間沒那麽狗血,什麽壹見鐘情什麽日久生情,統統都沒有。
目前來說,二人的關系被稱為“朋友”都有些生硬,用“廚子和食客”來形容或許比較貼切。
轉念壹想,連廚子和食客的關系可能都不夠,沒見過多次毆打廚子的食客,最貼切的形容可能是“肉包子和狗”。
捍衛自己的床是件大事,顧青措辭過後,認真地勸道:“妳若果真有意長居於此,不如出點錢請村民幫妳蓋個房子吧,蓋在半山腰上,壹半是人間煙火,壹半是與世隔絕,妳可以像神靈壹樣俯視村裏的眾生,還可以少接觸人類而避免脾氣暴躁打傷村民,順便……幫我看守瓷窯。”
張懷玉斜眼瞥著他,悠悠道:“前面幾句還好,後面壹句暴露了妳的目的。顧青,妳既有豪俠之氣,為何又如此市儈?”
“豪俠之氣偶爾才有,市儈才是我的常態,我跟妳們這種飛來飛去的人不壹樣,我喜歡腳踏實地的活著,活在地面上的人每天睜眼便是柴米油鹽,不市儈壹點日子怎麽過下去?”
張懷玉嘴角壹扯:“妳倒是坦率。”
“我只是個開了瓷窯的小窯主,除此壹無是處,就別裝什麽大英雄了。”
張懷玉的坐相很慵懶,院子中間的蒲團上盤起壹條腿,另壹條腿伸展開來,露出白色的羅襪,大腳趾調皮地翹起,很可愛。
顧青忍不住瞟了壹眼,又壹眼,再壹眼……
這姑娘是個大長腿啊,腿型很直,這樣的腿用來踹人太可惜了,當圓規才是正途。
張懷玉像只貓兒打了個呵欠,懶懶的蜷起腿,不知從哪兒摸出壹只酒壇,仰頭灌了壹口酒,長長呼出口氣,眼波流轉時竟多了幾分嫵媚的風韻。
“顧青,對妳父母還有印象嗎?”
“聽說我出生就被扔在村裏了,妳覺得我有印象嗎?”
張懷玉嘆道:“很多事情妳不知道,那些年,長安城很亂……”
顧青皺眉:“聽妳的意思,妳認識我父母?”
張懷玉沈默片刻,道:“有淵源。”
“他們還活著嗎?”
“……去世了。”
顧青無悲無喜,哦了壹聲。
張懷玉又道:“他們是在開元二十七年去世的。”
顧青沒吱聲兒,默默算了算自己的年齡,然後明白了。他們把自己留在村裏,據說是躲避仇家,躲了幾年看來還是沒躲過去。
張懷玉又灌了口酒,眼睛望向蒼穹,無比神往道:“妳父母都是英雄,真的,我從未見過世間英雄有如二人者,壹身豪俠肝膽氣,雖布衣之身,豪氣可傲王侯。我習武,闖蕩世間,行俠客之道,皆是受妳父母影響,我的技擊底子也是妳父母幫我打下的。”
顧青恍然,原來張懷玉與自己的父母竟有這層淵源,原來自己竟是豪俠之後。
心情頓時變得復雜起來。
前世讀過不少武俠小說,對裏面飛來飛去的大俠很是仰慕,總覺得他們的人生很精彩,總能遇到各種恩怨情仇,也總是那麽的瀟灑不羈,來去如風,天下之大,皆可為家。
然而隨著年齡漸長,心中那腔熱血已漸漸冷卻,再看那些武俠書,終歸不那麽投入了,曾經有過的俠義情懷也慢慢變得冷漠,武俠是成年人的童話故事,成年人歷盡世態冷暖後,童話已在心中失真,它只不過是個美好的童話而已。
顧青沒想到這壹世自己居然跟真正的俠客有了關系。
“他們是怎麽死的?他們的仇家是誰?”顧青忽然問道。
父母在他心裏其實還是陌生人,可他卻很想知道得更多壹點。
張懷玉搖頭:“妳現在不必知道,就算知道了,妳也沒有實力去幫妳父母報仇,知道太多對妳沒好處。”
顧青很想說自己其實沒什麽報仇的念頭,只是單純的好奇。不過這話若說出來怕是大逆不道,於是忍住沒說。
張懷玉又喝了口酒,道:“只能說這麽多了,妳訂做的鐵鍋何時送來?我想吃魚……”
顧青嘆道:“我也想吃魚,不過還要等幾日,送貨的貨郎最近瘋了,整日不幹正事,天天走村串戶推銷陶器,這個人需要壹頓拳腳來幫他清醒壹下……”
張懷玉定定註視著他,良久,忽然道:“我教妳技擊之道如何?”
顧青壹楞,馬上拒絕:“妳的意思要我拜妳為師?”
“不必,我的技擊之道也是妳父母打的底子,我三歲時妳父母便受我祖父之托,給我泡藥浴,讓我紮樁,本就是妳家的武藝,我代妳父母傳給妳也是天經地義的。”
“不了,我怕妳借練功的理由揍我。”顧青禮貌拒絕。
張懷玉嗤笑:“我就算不借練功的理由,想揍妳還是壹樣揍妳。”
說著張懷玉忽然露出惡意的笑容:“妳我算是本門弟子,我入門比妳早,妳應該叫我師姐。”
顧青反應很迅速,立馬冷笑道:“想得美,叫妳師姐後,妳更有理由正大光明占我的床了,呵,女人。”
回頭跟宋根生炫耀壹下自己的機智,識破了這個女人的詭計,然後兩人壹起討伐她。
……
青城縣。
縣衙建在縣城正中的子午線上,是縣城中心最繁華的位置。
縣衙分三堂,前堂斷案,二堂辦公,三堂為縣令和親眷自居。
下午時分,縣令黃文錦坐在二堂批閱公文。黃文錦四十來歲年紀,他是天寶三年的進士,調任青城縣令已有六年了。
執政青城縣的六年裏,黃文錦無功也無過,他是守成之官,保守且執拗,容不得稍微激進的變新,這種人當然也有優點,那就是很講規矩。
二堂的東廂房裏,光線很暗淡,黃文錦擱下筆,揉了揉眼睛,疲憊地嘆了口氣。
壹名幕僚手執壹份公文走進來,將公文輕輕擱在公案上,輕聲道:“縣尊,您看看這份公文,甄官署的費掌事要將石橋村的壹家瓷窯薦為貢瓷,聽說他已草擬了公文送進長安的甄官署了。”
黃文錦拿過公文看了壹眼,然後扔到案上,冷笑道:“莫名其妙!若被定為貢瓷,我青城縣焉有寧日?屆時農戶們被征調,人人皆去瓷窯做工,誰來種地?誰來交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