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禮監

傲骨鐵心

歷史軍事

“老三,妳醒了沒?” 清晨的壹聲呼喚讓壹夜未睡的李子榮意識到自己必須正視眼前這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041章 東亞人民的武裝集團

司禮監 by 傲骨鐵心

2021-1-11 23:19

  施大勇原是蓋州的兵,兩年多前因李七公子和魏公公發生沖突,他稀裏糊塗的從蓋州兵變成了皮島兵,再之後又成了抗金救國軍的人。
  對於這壹變化,施大勇本人倒沒什麽抵觸,對他而言在哪當兵都是當,只要有糧吃有餉領就行。因為膽子大,打小讀過幾年社學,屬於那種能說會道的,上面便點了他去金營。
  大勇還有個哥哥叫施大智,現在鐵嶺李二公子手下當兵,聽說混的不錯,已經轉作家丁了。
  阿拜沒有難為施大勇,也沒有聽從阿喀納的意思割了此人壹只耳朵,他把人放回去了。
  堂堂固山額真跟壹個明人小兵計較,傳出去才叫丟人呢。
  明軍使者走後,阿拜的帳中,鑲白旗的將領已是爭吵壹片。
  以都安超、索渾為主的將領認為明軍既要南返,便放開道路讓他們走。
  以多喀納、徹爾格、龍古大為主的壹幫將領卻認為絕不能讓路。
  兩派的爭議在此,但雙方卻有壹個共同點,那就是主張和明軍再戰。
  只不過壹方認為應當在明軍南返路上對其進行襲擊,這樣明軍沒有營壘防禦,己方就能充分發揮騎兵的優勢,以八旗擅長的打法如同狼群壹般壹點點撕碎明軍,直至把他們逼入絕境。
  另壹方卻認為這般讓路實在是有損八旗威名,且明軍既是南撤,營中器械肯定不足,因而應當繼續合圍,等待戰機,以求全殲。
  “等到什麽時候?兒郎們吃什麽喝什麽?”
  “人家壹句話,我們就乖乖把路讓開,以後我鑲白旗上下還有臉面和別的旗說話嗎!”
  “……”
  將領們各執己見,但他們都認定明軍已是強弩之末。哪怕是最害怕和明軍作戰的索渾這會也變得胸有成竹起來。
  那個遼陽無籍狗賊千不該、萬不該派人來咋呼,他以為此舉會讓咱們摸不透,卻不知此舉倒是暴露了他營中虛實。
  妳們若能堅守,何須南撤!
  “三阿哥,讓還是不讓?”
  徹爾格低聲詢問表弟阿拜,眾人吵的再厲害,最終拿主意的還得是妳這個旗主。
  “三阿哥!”
  多喀納胡須翹的老高,生怕三阿哥會說出讓眾人失望的話。
  阿拜沈吟片刻,喝了壹聲:“索渾聽命!”
  “奴才在!”
  索渾立即出列。
  “第五甲喇嚴守防線,不得讓明軍突圍!”阿拜擲下了令牌。
  “喳!”
  索渾硬著頭皮接下了這道令牌,這道命令對於他第五甲喇可不是好事。因為明軍真要南撤必然拼命攻擊他第五甲喇。這和放開道路讓明軍離去,爾後在途中襲擊對方可是兩回事。
  “明軍若是拔營,其余各部伺機而動,務求全殲!”
  阿拜緩緩掃視了下諸將,這是他自為旗主以來第壹次按自己的想法部署。
  他不希望再出意外。
  ……
  明軍是真的要拔營南撤,並非蕭伯芝在故弄玄虛。
  距離拔營時間不到小半個時辰,趁著還有時間,魏學文讓親兵給自己打來水,簡單沖洗了壹下,之後又將壹桶水兜頭澆在了身上,長長的吐了口氣後,赤著上身來到了自己坐騎旁。
  魏學文不像他十三叔那樣,每到戰事總要講上幾句,只揚手對待命的數百部下說了壹句話:“莫要叫那幫沒馬的小瞧了咱們有馬的!”
  人群無聲,只有穿戴各式甲衣的聲音。
  抗金救國軍的這支騎兵大隊是由三個部分組成,壹部分是魏公公的親衛,大概有100多人;壹部分是皮島調來的原寬甸地區的女真降兵和漢民,大概200余人;另壹部分則是從朝鮮旅團和義州參將賀世義手下調過來的,這部分人也是最多,有300人。
  此前和金軍正白旗、鑲黃旗伊爾汗部、鑲白旗的幾次小規模戰鬥中,騎兵大隊折損了百余名官兵,如今能夠壹次出動的只有400多人。
  充任軍官的有部分是原高淮飛虎軍出身的馬匪,這些人用魏公公的話講匪氣十足,因而軍紀這壹塊很讓公公頭疼。
  好在,他們還能打。
  如今公公手裏的騎兵還有兩個聯隊建制,不過都在臺灣,並且無論是規模和戰鬥力都沒法和建奴相提並論,因而公公這才讓自個的大侄孫親自帶領抗金救國軍的這支騎兵大隊,目的就是希望這支人數不多的騎兵能夠成為將來的皇軍騎兵集團的種子。
  如此也間接證明了公公對魏學文的重視,只要魏學文不出事,將來必是公公麾下的壹員重將,亦是老魏家傑出的新壹代領軍人物。
  ……
  營中能夠收拾的東西都已經打包上車,步兵們吃完飯後以各自單位坐在地上短暫的休息。
  騎兵壹旦出營,便意味著突圍戰鬥打響,到時候也不知這些人中有多少能夠生還。
  傷兵都被集中安置在大車中,戰死的士兵屍體已經火化,按漢人的規矩用壇子裝了貼了名字,要能回去這些骨灰便要交還給他們的家人。回不去的話,野地上多出些壇壇罐罐也不是什麽稀奇的事。
  蕭伯芝、楊寰、賴三等步軍將領在壹旁默默看著騎兵披甲,人人臉色凝重,哪怕是蕭伯芝此時也是帶了壹些緊張之色。
  能不能安全南撤,全看騎兵了,沖不破南邊的韃子防線,他們這千把人就得交待在此。
  魏學文套上的是壹件重甲,這件重甲是他的十三叔特意弄給他的,據說是當年李如松將軍出征朝鮮時穿過的。
  騎兵大隊中另有二十多名官兵的盔甲叫人看著特別稀奇,遠遠壹看也嚇人。他們頭上戴的是跟牛角壹樣的盔甲,臉上還罩著嚇人的面具,跟明軍使用的盔甲完全不同。
  “那些人是魏公公招募的降倭……”
  賴三是最早加入皇軍的肅寧子弟兵,因此對於皇軍的了解比蕭伯芝、楊寰知道的多。
  “公公屢次講話強調,咱們大明皇軍不但是大明百姓最強力的壹支武裝集團,是大明皇帝陛下最忠誠的壹支武裝集團,也是東亞人民最值得依賴的武裝集團……”
  “東亞人民?”
  蕭伯芝和楊寰對這個說法感到不解:何為東亞?
  “這個……”
  賴三也沒法解釋。
  東邊的天空越來越白了,也露出了紅光。
  隨著突圍的時間臨近,明軍上下都進入了臨戰點。遠處的金軍也不時派出探馬在明軍營外窺視。
  翻身上馬的魏學文朝蕭伯芝拱了拱手,之後看了眼東方剛剛露頭的太陽,暗道十三叔,老天保佑侄兒能再見到您老!
  之後,他拉下了面罩,揚起了右手,洪亮的喝了聲:“弟兄們,跟老子去會壹會韃子,讓步兵兄弟們看看咱們的厲害!”
  這是蕭部拼死壹戰,也是魏學文的搏命壹戰。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