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禮監

傲骨鐵心

歷史軍事

“老三,妳醒了沒?” 清晨的壹聲呼喚讓壹夜未睡的李子榮意識到自己必須正視眼前這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156章 日之戰役(上)

司禮監 by 傲骨鐵心

2021-1-11 23:19

  人間五十年,與天相比,不過渺小壹物。
  放眼天下,海天之內,豈有長生不滅者?
  然,皇明之武運,必然長久。
  此國者!
  公公之武運,也必然昌隆。
  此三千年壹出之聖人!
  “征日之戰,為我中國從未有過,今吾之寶刀東向,誰人敢纓其鋒?諸君須加奮勉,千歲峽壹旦掃蕩,則日本海內我便稱尊,千古史書,妳我皆有名。”
  武運昌隆的魏公公仰望天空,任由那日芒刺入雙眼,絕不睜眼。
  壹呼壹吸之間,都有大逼格。
  十數息之後,公公虎目睜開,天色為之壹變。
  西南上空,壹朵烏雲壓住了太陽。
  烏雲之下,又有壹只信天翁在展翅飛翔。
  “海事,在此壹戰!皇軍之命運,在此壹戰!皇明之國運,更在此壹戰!”
  “叭”的壹聲,公公折扇打開,環顧眾將,發出鶴音:“吾之寶刀,早試人間深淺,諸君有誰能持此寶刀取那李旦首級!”
  言畢,老九捧來公公之佩刀。
  “末將願效死!”
  第四聯隊長山本幸二踏步而出,接過那把刀柄刻有“壹本”二字的寶刀。
  “壹為萬物之始,本立而道生。壹本賜妳,盼妳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公公凝神,鄭重躬腰:“李旦之首級,拜托了!”
  ……
  十月二十三日,由魏公公親自命名的“日之戰役”爆發。
  日之戰役分為兩步實施,第壹步由聯合艦隊襲擊掃蕩千歲峽海域的李旦船隊;待掃清海面之敵後,近衛師團登陸攻打李旦老巢土原城,以徹底擊潰李旦勢力。
  聯合艦隊方面由參謀長官沈有容親自指揮作戰,動用主力戰船152艘,官兵5000余;陸軍方面則出動近衛師團第三、第四兩個聯隊,官兵8000余。
  綜合各方面消息,大本營判斷直屬於李旦的海船大約在百艘左右,另有附屬於其的海商勢力船只數十艘。土原城所屬日向國軍力則可以忽略不計。
  兵員方面,李旦部大抵在壹萬壹千人至壹萬五千人左右。總體實力不如皇軍,但占據地利人和等因素,因此不可輕敵。
  戰前,魏公公做動員講話時指出,對李旦部皇軍要做到戰略上藐視,但戰術上卻壹定要重視。
  “動作壹定要快,海軍壹旦得手,陸軍必須馬上登陸,以摧枯拉朽之勢占領土原城!”
  根據魏公公指示精神,大本營微調了作戰方案,從第三、第四兩個聯隊各調壹個大隊官兵擔負“阻敵”任務。
  阻之敵便是有可能從鶴丸城方向馳援李旦的薩摩軍隊。
  戰役爆發之前,直屬於李旦的海船就已發現聯合艦隊的先頭部隊,但對方並沒有上前接觸,而是掉頭回去。
  前線指揮官沈有容判斷那幾條海船很有可能是回千歲峽通風報信,為避免李旦收到消息提前準備,增添皇軍進攻之不利和傷亡,沈有容當即立斷不再等侯後續部隊趕到,提前向千歲峽發起進攻。
  這個決定得到了近衛師團第四聯隊聯隊長山本幸二的支持,當他將決定通報官兵時,第四聯隊上下爆發出歡呼聲,鬥誌十分的昂揚。
  原因便是第四聯隊擁有大量日籍官兵,中隊長以上的軍官更是占了四成。這壹次皇軍征日對這些日籍官兵的意義更為重大,勝負將決定他們是以何種面貌回到故鄉!
  是懦夫,還是英雄,全在此戰!
  “升帆,最大速度!”
  在沈有容的指揮下,由65艘大小戰船組成的聯合艦隊先頭部隊緊隨日軍海船之後,於二十三日淩晨突入千歲峽。
  明軍船只的突入讓海上的日軍船只大為驚惶,他們還未發出警報,明軍船只就開始了進攻。
  沈有容旗令諸船不得放炮,而是加快速度向敵方船只靠去,通過擲投手雷及使用“火龍出海”等火器焚燒敵方船只。
  如此戰術便是因為海上炮擊命中率太低,且己方戰船數量不占優勢,因而火攻攪亂敵軍是最有效的制敵辦法。
  與此同時,隨先頭部隊出發的第四聯隊在聯隊長山本幸二的指揮下,士兵手持火銃近距離銃射敵方船只人員,並向日軍船只發射大量火箭。
  壹時之間,海上火光大起,硝煙彌漫。
  日軍倉促迎敵,難以聚集船只,很快就被沈有容部突破切斷。
  明軍的主力戰船福船相較日軍的戰船明顯船體更大,船身更高,因而各福船指揮官利用船大船高的優勢,強行撞擊日軍船只,並居高臨下將大量的火藥投擲到敵方船只之上,以此手段接連焚毀敵船三艘。
  這壹幕似曾相識,卻是二十年前皇軍前身吳淞水營、廣東水師在朝鮮海域對日軍水師攻擊的翻版。
  聯合艦隊副參謀長官、原吳淞水營千總許大有帶領十數艘八重虎快船在日軍船只撤退方向廣布箱式水雷。
  這些當年魏公公花費重金購置,卻壹直沒有用於實戰的大家夥們終於發揮用途。
  接二連三的爆炸聲中,至少有六七條日軍船只被水雷炸毀。
  某些區域,雙方船只混在壹起,炒豆般的銃聲不絕於耳。海軍官兵英勇無畏,在陸軍官兵銃擊的掩護下將大量甩鉤扔在日軍船只之上,強行拖拽,使日軍船只彼此不能呼應。
  李旦部下多是海盜和浪人,海上劫掠十分有經驗,心性也十分兇悍,但終究不是皇軍之對手。
  壹個多時辰後,海上戰況便已分明。
  李旦部要麽扯帆逃跑,要麽就棄船跳海。海上到處都是正在起火焚燒的日軍戰船。
  聽到動靜從城中騎馬趕到海邊的李旦被海上景象驚呆,隨即氣急敗壞,大罵前些日子到他這裏勸降的明國使者無恥,同時也罵祖國的朝廷和軍隊無信。
  但罵這些又有什麽用呢,他的海船大部被毀,已經沒有了在海上和明軍爭鋒的實力。
  在部下的勸說下,李旦不得不下令所有人員龜縮城中,同時派人向日向國及鄰近的鶴丸城求援。
  “告訴島津忠恒,如果他不來救我,明國人下壹個必定拿他開刀!”
  明軍的攻擊讓李旦錯判明朝是要以薩摩為征日基地,因而他和島津忠恒都是壹個繩上的螞蚱,誰也跑不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