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倉庫到大明

迪巴拉爵士

歷史軍事

方醒很嗨皮,作為壹個打工仔,他居然抽獎抽到了美國五日遊。
“能兌換成錢嗎?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380章 結黨

帶著倉庫到大明 by 迪巴拉爵士

2019-1-11 19:53

  朝堂之上居然被氣吐血,而且還倒下了。
  這事兒肯定是要上史冊的,不管是野史還是正史,先前的那壹幕將會被演繹成故事。
  可今日的大朝會也註定會在史冊上留下壹筆。
  會留下什麽?
  群臣心中忐忑,皇帝的態度讓他們摸不清。
  可士紳和百姓的不滿是事實啊!
  楊榮覺得有必要提醒壹下皇帝,“陛下,今年溝通南北的那條水泥大道還得要繼續投入。臣記得地方官員的奏報,說是沿途的百姓好奇,會趁著修路的人不註意去踩幾腳。”
  他微笑了起來,說道:“那水泥還沒幹的時候被踩幾腳,那就是坑啊!”
  “是啊!以前城門邊上用水泥鋪了壹段,壹頭牛沖了進去,等被趕出來時,那壹段水泥地都沒法看了,全是腳印。”
  “這水泥也是新奇啊!攪拌的時候看著不打眼,可等壹黏糊牢實了之後,嘿!妳就算是拉十輛牛車來壓著也沒事。”
  話題瞬間就被帶偏了。
  可這裏的都是心思縝密之輩,當著皇帝的面,誰會和老年癡呆般的去討論水泥的神奇?
  這只是想把話題轉過去而已,讓皇帝別再扯結黨的事了。
  不管是漢唐還是前宋,黨爭時的慘烈讓人心有余悸。
  可看看那些目光閃爍的官員,妳就會知道,他們壓根就不在乎什麽慘烈,他們在乎的是利益。
  朝中壹直沒見結黨的征兆,這對於皇帝來說是好事,他可以輕松的掌控朝局。
  而結黨就是君臣對抗的開端。
  興許開始時帝王還會鼓勵,甚至是操控臣子之間結黨對抗,他就在中間挑撥、借力打力。
  這樣的手段那些所謂的“明君”用了不少,可最終都是在給自己的子孫埋下大隱患。
  而那些官員此次借用的就是皇帝的大清理。
  他們更借用了“法不責眾”、“投鼠忌器”。
  楊榮對此心知肚明,所以他打斷了那些人的跑題,說道:“陛下,南北大道應當要讓工部盯著些,不然剛鋪了地,那些百姓愚昧,就去踩幾腳……”
  他微微低頭,沈聲道:“陛下,寧可修慢壹些……”
  “楊學士的苦心朕知道了。”
  朱瞻基點點頭表示贊賞。
  楊榮壹番話是在告訴朱瞻基:百姓如水,帝王如舟,為政者萬萬不可急切。而那些官員結黨也不能用雷霆手段打擊,否則妳這個皇帝就要眾叛親離了。
  下方目光閃爍,晨曦冷冷清清的揮灑在奉天殿前,映照在群臣的身上。
  朱瞻基突然覺得這些臣子竟然像是石翁仲。
  石翁仲,也叫做石像生,帝王的墓前多有此物,大抵是想死後在地底下也能再續君臣之緣吧。
  可朕還沒死啊!
  朱瞻基微微垂眸,緩和了壹下微冷的身體。
  “朕還沒死。”
  皇帝的聲音就如同此刻的晨曦般的,冷冷清清的傳來。
  “朕還沒死,朕還在看著朝局,還在看著天下。”
  皇帝看來是下定了決心,為此還延緩了大朝會的時間。
  暗中結黨的那些官員心中發怵,奉天殿前頓時眼神亂飛,漸漸的多了慌亂。
  楊榮覺得皇帝真的急切了些,今日要是直接拿結黨來開刀,明日群臣就會人心浮動,人人自危。
  不管是結黨還是拉幫結派,這等事古往今來都免不了。妳朱瞻基以為自己是秦皇漢武嗎?居然想在宣德年間把這些事都滅了。
  君王要控制的只是壹個度罷了,只要那些人結黨的規模不大,不是以抗衡帝王為目的,那麽就睜只眼閉只眼又有何妨。
  朱瞻基感受到了這股子情緒,覺得像是在幽怨。
  於是他笑了笑,“諸卿以為如何?”
  隨著帝王生涯的延續,這句“諸卿以為如何”朱瞻基用的更順手了,理解也更深刻了。
  先拋出問題,然後要群臣表態,作為帝王就可以旁觀,壹壹記下。
  這是觀察站隊的好招數,也是敲打臣下的必備良方。
  “陛下英明。”
  方醒覺得那些想結黨的都是壹群傻卵。
  目前朝中並未出現可以威脅到朱瞻基權利的重臣或是勢力,這個時候結黨,那就是雞蛋碰石頭。
  那些大漢將軍雄赳赳氣昂昂的站在邊上,依舊沒有懈怠。
  大漢將軍就是人樣子,儀仗隊。
  可在此刻,群臣都堅信這個儀仗隊隨時都能化身為悍卒,把自己拖下去。
  這便是君權的威懾。
  若是丟了這個,那就是君不君,臣不臣。
  方醒在看著那些文官,他覺得等朱瞻基下令動手時,肯定會有人出班為那些人說好話。
  馬丹!比嘴皮子嗎?看看誰厲害。
  方醒雖然不喜歡引經據典,不,是沒法引經據典,可他的嘲諷卻讓人望而生畏。先前那人吐血,雖然有些作假的嫌疑,可也能看到方醒毒蛇的風範。
  楊榮微微低頭,他覺得今日怕是不能善了了。
  而此刻就是站隊的時候。
  是站在皇帝的壹邊,把那些有結黨嫌疑的官員揪出來,還是站在同僚的壹邊,大家壹起把越來越刻薄的皇帝壓下去。
  楊榮只是想了壹瞬,心中微嘆,就低聲道:“不可為那些人緩頰!”
  他身後的楊士奇壹楞,就跟著說道:“不可為那些人緩頰!”
  更後面的金幼孜沒有再往下傳話,而是低聲道:“這是君臣大戰,我等是輔政學士,該站在哪壹邊無需提點。”
  結黨這等大事,輔政學士要是站錯了地方,就算是皇帝不追究,自己也沒臉再進暖閣了。
  黃淮心中嘆息,卻也微微點頭,表示認可。
  只有楊溥沒聽到,不管是楊榮的傳話還是金幼孜的牢騷他都沒聽到。
  他在看著上面,看著皇帝在面無表情的註視著遠方的虛空。
  要動手了!
  他看到朱瞻基緩緩低頭,俯瞰著群臣,心中不禁壹緊。
  他並未看到的是,壹個官員在邊上記錄著皇帝先前的話,壹字壹句的在修改,務必不能出錯。
  朱瞻基的嘴角突然微微翹起,看著有些譏諷的意思。
  “戶部。”
  夏元吉有些艱難的出班來,幹咳壹聲後應了。
  朱瞻基平靜地問道:“南北方的糧倉都被堆滿了嗎?”
  夏元吉不知道皇帝這個問題的意思,下意識的回答道:“是的陛下,南北的糧倉大多滿了,臣上次建議再修些糧倉,不知道工部那邊如何。還有就是臣建議在農閑時可讓工部和各地官府多做些工程,就用糧食來付工錢,好歹消耗些倉儲,順便讓百姓的手中多些活錢。”
  “夏卿果然是做事的人。”
  皇帝的這個評價很高,話鋒壹轉,他說道:“此事著南北工部去查,查清有哪些工程是必不可少的,按照緩急來安排。”
  工部尚書出班應了。
  此刻壹縷陽光從前方的屋宇上方跳了出來,落在奉天殿的屋頂,金碧輝煌。
  朱瞻基說道:“糧食太多是好事,也不是好事。”
  他竟然起身走了過來,這在大朝會的歷史上是罕見的,連朱棣都不會這麽做。
  他負手看著群臣,頭頂掠過的晨光淡淡輝映。
  “糧食多了會爛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朕啟蒙時文皇帝的教誨,所以應當要解決掉這個問題。”
  賣吧,官賣!
  這是大部分臣子的心聲,這樣朝中還能多些錢鈔。
  夏元吉卻不以為然的搖搖頭,他覺得現在不是災年,糧價也不高,官賣只會打壓糧價,讓那些想拿些糧食來換錢的農戶失望。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