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

傲骨鐵心

歷史軍事

明崇禎十六年,淮安府鹽城縣上岡鎮。
上岡此地東臨黃海,秦漢時已興漁鹽之利。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八十八章 我們有大炮

大流寇 by 傲骨鐵心

2022-4-15 22:02

  寶應縣名,為歷朝歷代最稀罕,因這縣名乃是年號。
  史載大唐肅宗年間,寶應縣有“八寶”祥瑞進京,肅宗大喜,遂改年號為寶應元年,又將那寶應原名安宜改為寶應縣名,沿襲至今。
  只是,在揚州府所轄諸州縣中,這寶應縣卻是個下等縣,不歸揚州府直轄,而歸高郵州管。
  現任知縣錢哲祖籍山東登州,與那嘉靖年間的抗倭英雄戚繼光算是同鄉。其是崇禎八年的二甲進士,名次還很靠前。
  吏部選官任官制度,二甲進士名次靠前者多能入翰林院為庶吉士,前程遠大不可限量。
  然錢哲卻沒被選為庶吉士,而是直接被吏部發到寶應這個下等縣任知縣。不出意外的話,錢哲終其壹生能為壹府之尊便算到頭了,與那庶吉士能為大學士入主中樞是天壤之別。
  原因在於錢哲有個座師叫溫體仁。
  如今距溫體仁病死已過六年,溫體仁的政敵周延儒也在四月因清軍入關,假傳捷報蒙騙皇帝,被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告發彈劾,皇帝大怒下詔勒令周延儒自盡並抄家。
  只是,京中的風雲變幻對於近乎被“發配”的錢知縣命運毫無影響,他早已被遺忘在寶應這個下等縣。
  今年是錢哲上任的第七年,他不知道自己還要在寶應任上幾年,因為有的人兩年就會調地方,有的人十三年也不會挪窩。
  既無人脈,家裏又無錢財的錢哲只能認命,與大多數被“下放”的官員壹樣,他這知縣也是沒什麽進取心,每日跟廟裏撞鐘和尚差不多,只求無事。
  最近唯壹的大事就是府裏讓征發民夫挑河的事,這種事錢哲肯定懶得自己辦,下面的人去辦就是。其它瑣事也多由師爺宋公負責。
  宋公就叫宋公。
  這日冷得很,衙門打上午就沒事,錢知縣用過午飯便去書房畫畫。這幾年他別的本事倒沒有,於這書畫上面卻是領悟許多。畫得也著實不錯,寶應城中知縣老爺畫作十分搶手,士紳皆以能得縣尊壹畫為榮。
  因知道縣尊作畫時受不得驚擾,所以衙門裏也是壹片冷清,只不知哪來的烏鴉在房頂老是叫喚,攪得縣尊好不煩惱。
  師爺宋公叫兩衙役去攆,拿石子去砸,可等衙役們前腳走,後腳那烏鴉又飛來,“呱呱”的叫得真是讓人煩得很。
  “罷了,”
  錢知縣沒了作畫的勁頭,叫人泡了茶來靠窗坐下,靜靜想著事。
  現在北方大亂,塘報雖然沒斷,上面刊發的消息卻是越來越嚴重,種種跡象看起來似乎這大明朝真的要完蛋。
  別的不說,就說四五月間他老家登州叫清軍橫掃,如入無人之境,那清軍更是打到了北邊的海州,單從這點來看,這大明朝怎麽都像個王朝末年的樣子。更休提闖賊已然成勢,號新順王,擁百萬大軍,儼然和大明朝分庭抗禮了。
  到時候,萬壹北邊的賊軍打過來,他錢知縣就得考慮是為大明朝殉節,還是改換門頭了。
  如何決擇,真是艱難。
  雖然怕死,雖然仕途不順,但大明朝總是取了他為進士,給了他壹縣父母的差事,就這麽降了賊人,實在是說不過去,也枉負聖賢教誨。
  正發呆時,卻聽衙前有喧嘩聲傳來,似有人在叫嚷什麽。錢知縣頓時不悅,在窗邊叫人去看看何事。
  ……
  衙前那邊,窩在門房裏閑聊的幾個衙差早被驚動,本以為是哪個不懂規矩的鄉民來告狀,正要喝斥卻見那沖進來的竟是戶房的林書辦。再見這林書辦竟是滿身血汙,像是受了傷,不由都是吃了壹驚。
  師爺宋公也趕了過來,先是烏鴉,後是刁民,這不是存心叫縣尊不清凈麽!
  結果也是與衙差們壹樣都叫林書辦滿身是血的樣子驚住,失聲道:“出什麽事了,怎弄成這樣?”
  林書辦卻是顧不得跟宋公說,直急得嚷嚷:“快扶我去見縣尊,出事了,出大事了!”
  “啊?”
  宋公壹驚,知道不好,趕緊扶著林書辦去見縣尊。
  “縣尊,不好了,出大事了!”壹見到錢知縣,林書辦就喊了起來:“反了,都反了!”
  “什麽反了?”
  錢知縣和扶著林書辦的宋公都是壹頭霧水。
  “是,是河工反了!”
  林書辦強忍著傷口的疼痛,將那運河工地民夫造反的事給說了出來。
  “什麽時候的事,怎麽反了!”
  錢知縣嚇得壹驚而起,宋公也是壹臉驚色。
  林書辦捂著胸口道:“三天,三天前的事!”
  三天前的事,現在才來報?
  錢知縣只覺壹陣頭暈,失手將茶碗打碎在地,爾後指著林書辦就罵了起來:“出這麽大的事,為何不早來報!”
  “縣尊,那河工造反事出突然,監河兵胡亂殺人,根本不問我等是何人,我能僥幸逃得性命回來報訊已是萬難……”
  林書辦心中委屈,自己可是受了傷的,這壹路妳縣太爺知道我吃了多大苦頭麽!
  錢知縣也意識到自己不能怪林書辦,忙問:“就妳壹人回來,江兵房呢?”
  “江兵房叫官兵殺了,”
  壹想到江兵房的腦袋就掉在自己躲的地方不遠處,林書辦的心就顫。
  “死了?”
  錢知縣腦袋壹片空白,險些站立不住,半晌才開口:“有多少河工造反,府裏可曾調兵鎮壓?”
  “府裏?”
  林書辦遲疑了壹下,有些不確定道:“當時那些造反的河工嚷著去打淮安城,監河兵敵不過他們散了,這會我估摸著府裏怕也亂了,弄不好……怕是淮安城都叫河工給占了。”
  “這?……”
  錢知縣倒吸壹口涼氣,呆在那裏壹動不動。
  宋公也震驚,卻比幕主鎮定許多,忙問林書辦是寶應的河工反了,還是那去挑泥的河工都反了。
  “具體多少河工反了,我也不知,但怕大半都反了……”林書辦支撐不住,坐在椅子上,壹手扶著桌子。
  宋公見狀,趕緊跟幕主道:“縣尊,當務之急是趕緊向州裏、府裏報訊,另外馬上關閉城門,防那造反的河工打進城來啊!”
  叫宋師爺這麽壹提醒,錢知縣這才反應過來,當下就派人向高郵州府、高郵衛、揚州府十萬火急報訊,同時叫人去將黃縣丞、和郭典史叫來。
  黃縣丞和郭典史也是叫河工造反的消息驚得不輕,當下商議了下,由郭典史組織衙門人手立即關閉城門,不許任何人進城。
  同時,又請錢知縣出面召集城中士紳大戶,告知河工造反壹事,讓各家動員青壯守城,不出人就出錢,總之無論如何也要把城給守住。黃縣丞更提醒陸知縣得派人往淮安方向打探,好曉得反賊動向,以便應對。
  如此兩日,寶應城中可以說是雞飛狗跳,有士紳在得知河工造反後竟是擺出身份,逼得縣衙的人放他們連夜出城往揚州府而去。
  郭典史力主不可放人離去,否則若大戶皆走,城內還有誰願意出人出力守城。
  黃縣丞也認為縣衙當強硬,使城中士紳百姓同心協力。錢知縣壹想也是,便以縣尊強壓那些想要出城逃難的士紳大戶,如此才使城中沒有出現大逃難的混亂。
  第三日,正當寶應城中人人忐忑,不知河工反賊是否會來攻打縣城時,城外卻來了壹人,徑直叫門說他是來和城中談判的。
  守城的郭典史不敢開門,壹邊讓人給縣太爺報訊,壹邊叫人放繩子提吊籃將這人拽上城,再壹看,郭典吏只覺眼瞎。
  竟是個穿著女人花襖,臉上還塗有粉脂的壯漢。
  那壯漢絲毫不理會城上眾人看他的異樣、困惑、鄙夷的目光,只兩手往腰上壹叉,喊了壹聲:“誰是縣太爺?”
  縣太爺不在,沒人理他。
  壯漢也不在乎,自顧自的又喊道:“我吶淮軍南路軍前鋒大將左潘安,奉我家陸首領之令來通知妳們壹聲,我淮軍已抵寶應城下,限妳們半個時辰內開門,否則,這城中當官的,當吏的,有錢的,有功名的,嗯,都屠了!”
  說完,想了想,又道:“就是這麽個意思,妳們聽懂了沒有?……不要想著不投降,沒用的,我們有大炮!”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