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天下梟雄

高月

歷史軍事

  這是壹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李世民、竇建德、王世充、李密、蕭銑、張須陀、李靖、蘇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卷十六 鐵馬踏雪取河北 第五十九章 兄弟反目

天下梟雄 by 高月

2018-7-2 16:15

  “愚蠢!”
  秦王府書房內,李世民怒不可遏,禁不住罵了起來,他剛剛得到消息,父皇竟然準備放棄這次攻打河東良機,竟然被壹紙協議捆住了手腳,他心中惱恨之極。
  給他送來消息的是戶部尚書竇琎,由於李世民和竇軌在隴西共同對付西秦國,兩人建立了良好的個人關系,這也使得竇家漸漸偏向了李世民。
  由於竇威在年初去世,本來應該是由竇琎接替竇威為相,不料太子李建成卻極力推薦陳叔達,使竇家相位落空,這使得竇家對太子非常不滿,反過來更加緊密了李世民和竇家的關系。
  事實上唐朝高層也有著激烈的派系鬥爭,裴寂、劉文靜、獨孤震、蕭瑀、竇威,這是唐朝五相,五相本來是比較平衡的權力結構,劉文靜和獨孤震支持太子建成,裴寂和竇威則支持秦王李世民,而蕭瑀是中間派。
  但竇威去世後,朝廷上下壹致認為應該是由竇琎入相,但太子李建成卻極力推薦陳叔達,李淵也是考慮要削弱關隴貴族的勢力,便改變了眾人的預期,升陳叔達成為相國,太子勢力壹下子占了三個名額,李世民的勢力大弱,打破了原有的平衡。
  巨大的政治壓力使李世民不得不結束河湟的戰役,回京出任尚書令,以彌補他在朝廷勢力的削弱,不過他這個尚書令和楊元慶的尚書令完全不同,僅僅只是壹個名份,沒有任何實權,這讓凱旋而歸的李世民極為郁悶。
  不過李世民也明白,自己在軍事上的強勢,必然會使父皇在政治上扶持太子,使太子形成政治上的強勢,如果自己軍事上強勢,政治上再強勢的話,就會威脅到太子的地位,這是父皇絕不能容忍。
  李世民背著手在房間裏走了幾步,又問竇琎,“父皇是什麽態度,難道父皇就這麽支持他們的所謂大義?”
  竇琎躬身行壹禮,“啟稟殿下,聽說聖上本來是想趁機攻打河東,但被太子等人說服,放棄了進攻河東的想法。”
  “不行,我要去勸說父皇,隋軍攻打河北,河東兵力空虛,這個機會我們若放棄,將來必將追悔莫及。”
  李世民再也坐不住,他要趁這件事沒有最後落子之前,說服父皇回心轉意,李世民離開府邸,匆匆向皇宮而去。
  他壹路來到禦書房門前,有宦官替他進去稟報,李世民背著手在禦書房門前來回踱步,隋軍奪取幽州之事也使他深感憂慮,楊元慶奪取幽州,已經走出擴張的第壹步,而唐軍卻因弘農郡的失敗,困守在關中。
  如果說從前唐軍只有河東之地,在實力上要略遜於奪取關隴河西以及巴蜀的唐朝,那麽隋軍壹旦奪取河北,河東河北連成壹片,就形成了和唐朝分庭抗衡之勢。
  楊元慶現在已經成為他們的第壹勁敵,對付如此勁敵,父皇居然還要講大義,簡直就是宋襄公第二。
  “殿下!”
  壹名宦官在禦書房門口道:“聖上宣殿下覲見!”
  李世民整理壹下衣冠,快步走進了禦書房,禦書房內,李淵正和太子建成商議著科舉之事,下個月,唐朝也要舉行立國後的第壹次科舉,選天下之才,這裏面有大量的細節事務需要處理,李建成便主動請纓,擔任這次科舉的總籌備人。
  父子二人正在商議時,李世民走了進來,跪下給父親磕頭,“兒臣向父皇請安!”
  壹般大臣是不需要向皇帝下跪,但李世民是以兒子的身份參見父親,因此他的禮節顯得格外敬重。
  李淵雖然對李世民遲遲不發動剿滅梁師都的戰役有所不滿,但這畢竟是他所器重的兒子,而且李世民以極少的損失大敗梁師都,得到四萬余降卒和幾萬匹戰馬,這又讓李淵極為高興。
  李淵笑呵呵道:“皇兒不必多禮,這裏只有我們父子三人,隨意壹點好。”
  “謝父皇!”
  李世民站起身又給大哥建成行壹禮,李建成點點頭,“二弟坐下說話吧!”
  李世民坐下來,先欠身道:“兒臣先要感謝父皇的賞賜!”
  河湟戰役結束後,吐谷渾作為賠禮,獻給唐朝二十萬頭牛和三十萬只羊,李淵將他們全部賞給李世民的軍隊,李世民則分賞給了手下將士,讓他們牛羊帶回家,這使他進壹步贏得了軍心。
  李淵點點頭,“那是將士們立功應得的賞賜,皇兒就為這個而來嗎?”
  “不!兒臣是為隋使之事而來。”
  旁邊李建成的臉色立刻變得有些凝重起來,他就隱隱猜到二弟或許是為隋軍之事而來,現在果然被他猜對了。
  李淵眼中也閃過壹絲訝色,他迅速掩飾住不安的神色,微微笑道:“隋使是來恭賀我們剿滅梁師都,皇兒覺得有什麽不妥嗎?”
  李世民目光略略瞥了李建成壹眼,他不希望兄長此時在旁邊,可大哥顯然沒有離去的意思,箭已上弦,不容李世民不發。
  “父皇,隋朝是我們的第壹勁敵,從前是,現在是,將來更是,現在他們主力遠征河北,河東空虛,這是打擊隋朝,奪回河東千載難逢之良機,如果我們放棄這次機會,那麽以後我們就再沒有機會,父皇,機不可失啊!”
  “這個……”
  李淵沒有想到次子會說這件事,他壹時語塞,上午他才剛剛決定遵守協議,現在次子又過來翻盤,而且說得振振有詞。
  “二弟,這件事朝廷已經決定了。”
  旁邊李建成盡量用壹種溫和的語氣解釋,保持太子的沈穩,“朝廷認為既然雙方有協議,而且是兩個朝廷之間的協議,就應該遵守,不能失信於天下,這關系到國之信譽,機會還會有,但失去的信譽卻難以挽回,妳不要再勸父皇了。”
  李世民心中的怒火以壹種不可抑制的速度在迅猛燃燒,熱血幾乎要沖破頭頂,但他依然強烈克制住內心的憤怒,深深吸壹口氣道:“皇兄,協議不能代表國之根本利益,所謂信譽不過是壹種面子問題,事關我大唐危亡,事關我大唐能否取得天下,妳卻為了所謂面子,使我們失去唯壹壹次擊敗隋軍的機會,皇兄,妳不覺得為了壹個信譽付出的代價太大了嗎?”
  李建成也微微動怒了,他沈聲道:“二弟,信譽不是面子,是壹國之信,我們以朝廷的名義簽署的協議,上面有大唐太子的親筆簽名,有父皇的寶印,妳就隨心所欲將它撕毀,妳讓天下人怎麽看大唐,怎麽相信我們,‘背信棄義’這四個字,妳背得起嗎?百年之後,讓我們的子孫又怎麽評價我們?二弟,信乃立國之本,妳不要把這個‘信’字看得太輕了。”
  兩個兒子的爭論使李淵心中十分糾結,其實他兩邊都贊成,他覺得長子說得對,不能失信於天下,可又覺得世民說得有道理,錯過這個機會,恐怕以後不會再有了,他心中極為矛盾,長長嘆了口氣。
  “世民,妳未免把隋軍想得太簡單了,我們若動兵,隋軍就會立刻會從河北撤回,最後壹場惡戰,若勝利了還好說,若失敗了,損兵折將,還背上壹個失信的罵名,得不償失啊!”
  李世民不理會李建成,湊上前對父親道:“父皇,兵在暗奇而不再招搖,兵貴在神速,兒臣願提五千騎兵,疾速趕赴延安郡,趁夜從黃河浮橋渡河,直殺向太原,恐怕消息還沒有到河北,兒臣便已拿下太原,同時再派兩支軍隊奪取飛狐陘和井陘,將隋軍主力堵在河北,河東就拿下來了,如果父皇擔心朝臣非議,我們可以使計,事先派士兵冒充隋軍入侵關中,那時我們再說是隋軍先破壞協議,要進攻蒲津關,只要我們大肆宣揚,朝臣們會相信,天下人更不會知道誰是誰非,父皇,機不可失啊!”
  “父皇,大唐以誠信立國,不是竇建德、李密那樣梟雄之賊,不能推翻自己的信用,更不能使用這種卑鄙伎倆,以後機會還會有,決不能逞壹時之快!”
  兩兄弟爭鋒相對,誰也不讓,李淵心中矛盾到了極點,他低下頭沈思半響,對李建成和李世民道:“妳們都先退下吧!讓朕壹個人再想壹想。”
  李建成和李世民站起身,給父親深施壹禮,都退下去了,退到禦書房外,兩人卻不看對方壹眼,各自離去。
  幾名宦官望著他們背影皆搖了搖頭,他們是親兄弟,怎麽到了反目為仇的程度?
  李淵背著手在禦書房內來回踱步,壹會兒低頭沈思,壹會兒又仰天長嘆,李淵其實已經被李世民的建議打動了,派奇兵奪回太原,他知道這是壹個機會,完全可以辦到,只是他怎麽向朝臣交代?
  這不僅是向天下人失信的問題,更重要是他向朝臣失信,朝廷九成的大臣都主張守信,他卻背信而行,或許可以用什麽辦法讓隋朝先失信,就像世民所說,派人冒充隋軍先入侵關中,欺騙住朝臣。
  就在這時,房外傳來壹陣急促的奔跑聲,壹名宦官在門口氣喘籲籲道:“陛下,太後……太後不妙了!”
  李淵嚇了壹跳,連忙乘輦向內宮而去,獨孤皇太後是楊堅妻子獨孤皇後的姐姐,也是獨孤信之女,嫁給李淵父親唐國公李昞。
  李淵事母極孝,這段時間母親身體很不好,太醫暗示可能要準備後事了,所以李淵每天都為母親擔憂,他奔到宮門口,只聽宮內傳來哭聲,李淵的心仿佛墜入了深淵,壹名老宦官在李淵面前跪下大哭,“陛下,太後……薨了!”
  李淵眼前壹黑,當場暈倒過去。
  武德二年二月,唐朝皇太後駕崩,李淵追封亡母為元貞皇後,他心中哀痛之極,下旨舉國吊孝,封兵器三個月,三個月內不準再議攻打河東之事。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