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

高月

歷史軍事

雨還在下。
陳慶伸手接了壹點雨水,洗去糊住雙眼的腦漿和膿血,用盡全身力氣將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千三百七十八章 利弊

封侯 by 高月

2023-8-20 22:44

  中午時分,陳慶再度請三位參政事去慶豐茶館吃飯喝茶。
  吃完飯,陳慶喝了口茶笑問道:“科舉準備得任何?”
  蔣彥先笑道:“已經差不多了,七天後正式舉行,今年來參加科舉的士子超過了十萬人,為歷屆規模之最,但大部分都是參加明經科,主要是我們去年頒布,押司為從九品官,考上明經科,就有機會出任押司,就算步入仕途了,其次是考工算科,考上工算科能出任新設的縣工壹職。”
  陳慶眉頭壹皺,“出任押司和縣工都有資歷條件,必須在縣衙或者州衙從政五年以上,有沒有說清楚?”
  “都說清楚了,考上只是得到資格,要有足夠的資歷後才能任職,而且在太學完成學業,也視同考上工算科,這些都說清楚了。”
  “還有制科!”
  陳慶敲敲桌子問道:“我去年安排的農工制科考試,有沒有正常推行?”
  “都在順利進行,參加考試的人不少,要到秋天才會出結果!”
  周寬笑道:“其實殿下的改革不用那麽急,可以緩慢壹點,把時間拉長,在不知不覺中改變,會更加從容壹些,那樣大家也會更容易接受。”
  陳慶壹怔,不解問道:“難道現在有什麽事情讓大家難以接受嗎?”
  周寬淡淡道:“也談不上不能接受吧!只是十萬人來參加科舉,明經科和工算科把科舉的門檻拉低了。”
  陳慶望著周寬道:“老周就實話實說,是不是對押司和縣工兩個官職有意見?”
  周寬點點頭,“提高了押司的地位,混淆了官和吏的界限,增添壹個縣工,好像是增加壹點專業,實際上使縣壹級的官場更加混亂,更加傾軋,派系鬥爭更加激烈,可以說,殿下這兩個拍腦袋的決定,動搖了地方官場的基礎。”
  陳慶著實聽得有些刺耳,面帶慍色道:“專業事由專業人去做,難道不是好事,非要讓外行人去領導內行人,最後什麽事情都是壹團糟。”
  周寬也毫不畏懼,迎著主公尖銳的目光道:“這就是殿下想當然了,事情做的好不好,不在於官員懂不懂,官員不需要懂,只要把工匠選好,錢財籌措充足,剩下的事情交給工匠做就是了。
  現在多出壹個縣工來,殿下以為他就能把事情做好?縣丞不撥錢糧,他能做什麽?為什麽縣丞不撥錢糧,理由有壹千個壹萬個,個個都讓人無話可說,官場中最不缺的就是理由。”
  蔣彥先連忙給周寬使眼色,讓他不要這麽強硬,蔣彥先委婉道:“殿下重視工商,重視農業,總希望提高糧食產量,讓百姓能吃飽肚子,人口得以滋生,這些我們都完全理解。
  事實上,所有的地方官員都想有政績,都很重視農業技術,壹旦有新的農業技術出來,大家都會爭先在本縣推廣,殿下看看玉米的推廣就知道了,陜西路北部幾乎縣縣都在大量種植玉米,官員們比百姓還要積極,還有南瓜,各地官員都排著隊來索取南瓜種子,大家都知道它產量大,能儲存,渡過災年的好幫手,但有的事情確實不用這麽急,太急反而會拔苗助長。”
  “蔣參政事也是在說縣工?”盡管蔣彥先說得很含蓄,但陳慶還是聽懂了。
  蔣彥先點點頭,“這其實是個責任問題,以前農業是縣令的責任,縣令責無旁貸,他手中有權力,他就能把事情做好,現在縣令不管了,農業都是縣工的事情,出了事也是縣工負責,縣工要錢無錢,要人無人,什麽事情都做不成,春耕借不到耕牛,打井籌不到錢,修建農田水利也招募不到人手,殿下,縣工的存在,實際上就是奪了縣令的壹部分權力,哪個縣令會高興?如果是縣令自己的心腹,那還好辦,可偏偏是吏部任命,事情就亂了。”
  張曉也道:“殿下,卑職也要說兩句,提高押司的地位,殿下的本意是想讓朝廷控制縣裏更深壹些,但實際上呢!押司由吏部任命,就是分走了縣令和縣丞的權力,縣裏的官場鬥爭就激烈了,大家都忙於鬥爭,拉關系,找後臺,誰還管百姓的死活?
  更重要是,提高押司地位,實際上就給地方豪門伸手進縣衙創造了條件,大部分押司都是豪門子弟啊!他們有實權,肯定是照顧豪門的利益,侵蝕普通百姓利益,以前他們是由縣令任命,做得過份縣令會平衡,但現在他們有吏部撐腰,有豪門支持,實際上就架空的縣令和縣丞,殿下,胥吏當權,絕不是好事啊!”
  ……
  馬車離開了慶豐茶館,在城內大街上緩緩而行,陳慶壹直在沈思之中。
  地方官府的問題壹直是歷朝歷代難以解決的大問題,尤其疆域廣大的帝國,在交通和通訊不方便的時代,各地官府壹直就是半獨立的狀態,哪怕是異地為官,各地的縣令也很容易被地方豪紳控制,成為豪紳們的附庸。
  歷朝歷代都是如此,幾千年的歷史基本上就是地方割據勢力和中央朝廷的鬥爭,地方割據勢力主分,中央朝廷主合,分分合合幾千年。
  陳慶當然知道這個大問題,他也在嘗試解決這個困擾了幾千年的歷史大問題,提拔押司地位,小小的壹步棋便分化了豪紳和縣官之間的關系,使他們不再成為壹體。
  原因也很簡單,自己能直接掌控權力,豪紳又何必繞遠路找縣官代言,縣官被豪紳們削弱權力,又得不到好處,自然也會視豪紳為敵,鬥爭就來了。
  這就是陳慶提升押司地位的真正目的,但縣裏的事情又需要有人去做,縣工的作用就出來了。
  所以蔣彥先的觀點也並不完全正確,縣令和縣丞的敵人並不是外來的縣工,而是本地的押司,縣令和縣丞要集中精力對付押司,壹定會拉攏縣工,讓縣工去做事情。
  當然,陳慶也知道現在亂象比較多,這是正常的,有押司和縣工兩條鯰魚在攪動,縣壹級的官場肯定不會平靜,究竟效果如何,需要時間觀察,如果確實行不通,再改也不遲。
  陳慶輕輕嘆口氣,望著車窗外湛藍的天空,其實不管他怎麽改革,都改變不了帝國的內卷,歷朝歷代的動蕩,都是因為內卷造成,改變它,真正的解決之道就是向外擴張。
  海外還有那麽大片的土地,還那麽多豐富的物種,向外擴張,宋朝的大海船去了非洲和阿拉伯,航海技術已經不缺,他現在缺的是三萬石的大海船,需要龐大的殖民人口。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