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壹章 掌握兵權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by 寂寞劍客
2023-10-25 22:08
建奴已經在緊鑼密鼓的準備入關。
而且出於謹慎,多爾袞征發了所有的精壯,也動用了所有的物資儲備。
不過此時的多爾袞其實並沒有太大的野心,只是抱著能占壹寸是壹寸,能得壹分是壹分的投機心態,他更多的其實只是為了掌握兵權。
另壹邊,大順軍的高層對此卻是懵然不察。
李自成、牛金星他們甚至壓根沒想過建奴會出兵。
面對降而復叛並且決心借師助剿的吳三桂,李自成居然仍舊試圖招降,因而錯過了最後的時間窗口。
從這壹刻起,大順軍的失敗就已經不可避免。
幾乎是同時,京師淪陷、崇禎皇帝不知所蹤的消息也終於傳到了留都南京。
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接報之後頓感痛徹腑肺,當即把南京戶部尚書高弘圖、兵部侍郎呂大器及南京翰林院詹事姜曰廣等人請來共商大計。
會議經過討論,壹致決定“誓告天地、馳檄勤王”。
勤王是肯定的,這是最大的政治正確,絕沒有人敢反對。
問題是以誰的名義起兵?以妳史可法的名義?那肯定是不行。
畢竟這次勤王規模空前,是要聚集天下兵馬,而非只是本部兵馬。
史可法雖然是南京兵部尚書,可也只是臣子,沒有天子的詔令妳就敢起兵?妳是想學曹操還是咋的?就算妳史可法沒有不臣之心,也必然成為壹代權臣,到時候豈不是滿朝文武都要看妳的眼色行事,不行,這個絕對不行。
那麽以藩王名義起兵?這個就更加不妥。
唐王朱聿鍵起兵勤王的故事可是殷鑒不遠。
最合適當然是以太子、定王或者永王的名義。
只可惜,太子、定王和永王現在也是下落不明。
大臣們商量來商量去,似乎只有壹個辦法,那就是暫時找壹個藩王來監國,然後以監國的名義號召天下兵馬勤王,這樣就名正言順了。
更為重要的是,藩王監國在大明也是有先例的。
宣德朝的襄王朱瞻墡,正統朝的郕王朱祁鈺都曾經當過監國。
至於崇禎皇帝和太子、定王、永王能不能回來,他們回來之後又該怎麽辦,還有監國藩王在掌握權力之後會不會效仿郕王朱祁鈺登基稱帝,等以後再說。
反正國不可壹日無君,必須得先找個藩王監國,然後再起兵。
只不過無論是史可法、姜曰廣還是高弘圖,都沒有急著表態。
因為崇禎皇帝的刻薄寡恩世人皆知,萬壹他老人家活著回來,那麽首倡藩王監國的大臣必定要倒黴,沒有人願意當這個犧牲品。
留都的四巨頭不表態,其他官員人微言輕,就算說了也沒用。
於是局面就僵持住了,大臣們每天都聚議,卻遲遲沒有結果,時間就在這樣的空談之中快速的流逝。
……
兩天時間很快就過去。
時間來到了四月十壹。
李巖在密雲後衛(古北口)已經是望眼欲穿。
但是望眼欲穿也沒有用,因為明軍始終未至。
“二弟,撒出去的夜不敢確定沒有發現明軍?”
李巖眉頭緊皺,還有些不太相信夜不收傳回的軍報。
怎麽可能呢?以崇禎的性子,怎麽可能走別的山口?
李牟搖頭道:“兄長,確定沒有發現明軍蹤影,他們把方圓十幾裏的山溝都找遍了,就連鬼影子都沒有發現壹個。”
“不應該啊。”李巖的眉頭越發皺緊。
就在這時候,李年進來說道:“兄長,李友將軍和谷可成將軍又來了。”
話音才剛落,行轅門外就傳來谷可成的大嗓門:“右軍師!右軍師呢?”
李巖只好起身相迎,壹見面,谷可成就大聲說:“右軍師,主上又派快馬來催促了,讓我們趕緊回北京,真不能再拖了。”
李友也說道:“我們還是趕緊回去吧。”
“好吧,那就回去。”李巖的眉頭忽然舒展開來。
因為李自成很快就要盡起大順軍主力東征山海關。
當下李巖又道:“傳我將令,全軍開拔,回北京!”
伴隨著號角聲,大順軍從藏身的山谷中逶迤開出。
隨即踏上了返回北京的大路。
……
遠處的高山上,兩騎夷丁正默默看著大順軍開走。
直到大順軍消失在遠處山道上看不見了,其中壹騎夷丁壹勒馬韁說道:“走,我們趕緊回營地去稟報聖上。”
將近傍晚時分,兩騎夷丁回到了三十裏外的營地。
明軍的營地選在壹處極其隱蔽的山谷中,這是胡心水早年間打獵之時發現的,山谷入口是壹道僅容單騎通行的狹窄巖縫,且常年被藤蔓覆蓋。
兀把炭顛顛的來到崇禎跟前,壹臉欽佩的說道:“聖上,妳可真的是神了,妳咋知道古北口有流賊伏兵?”
崇禎笑了笑,心說我其實也不太確定。
只是因為此時距離壹片石大戰爆發還有十天時間,所以抱著以防萬壹的想法,也就沒有急著入關,沒想到還真避開了大順軍的伏兵。
李巖也是真厲害,居然算準了他會從古北口入關。
但是好在,李巖再厲害也算不到他會是個穿越者,竟然能夠預知將來,不過以後面對李巖卻要小心了。
這些說起來話長,其實也就是壹個轉念。
當下崇禎又道:“流賊伏兵都走了嗎?”
“都走了。”兀把炭點點頭道,“五千多騎兵,全都走了。”
隨伺在側的王家彥便道:“聖上,我們是不是可以入關了?”
“不著急。”崇禎擺了擺手道,“李巖此人高深莫測,誰知道他是真走還是假走?萬壹他只是虛晃壹槍,又趁著夜色摸回到古北口埋伏,我們此時入關豈不是正好落入他的算計之中?所以還是再等上幾天,反正我們現在不著急。”
明軍現在的確是不著急,有時間,糧草輜重也不缺。
哈喇河套壹戰,拱兔部、流賊的糧草輜重全都歸了明軍。
除了糧草輜重,明軍還繳獲了兩千多匹戰馬,現在壹人雙馬。
所以完全不用著急,完全可以等到李自成的大軍開拔之後再入關,那時候,從北直到河南再到南直就將是壹片坦途,再沒人能阻攔他們。
然而王家彥等人對此卻壹無所知,自然也難以認同。
當下王家彥微微皺眉說:“聖上,雖說眼下暫時還不缺糧草輜重,但是長時間困守山中終歸不是長久之計,臣以為還是應該盡早南下留都的好。”
吳麟征也憂心忡忡的道:“如果遷延日久,恐留都有變。”
作為朝中大員,王家彥、吳麟征等人的政治敏感性還是非常高的。
他們非常清楚,國不可壹日無君,如果崇禎長時間沒有確切消息,那麽留都的官員就極可能找個藩王監國,如果再拖久壹點,監國藩王就極有可能即皇帝位,真到了那時候就算崇禎皇帝回到留都也只能當個太上皇了。
唐玄宗李隆基就是這樣變成太上皇。
“無妨。”崇禎卻完全不放在心上。
監國藩王又如何?即皇帝位又能怎樣?
別說現在已經天下大亂,就算是和平時期,由監國藩王登上帝位的朱祁鈺最後不也被奪門之變趕下皇帝寶座?
只要自己有兵權就不怕。
反過來,如果手裏沒有兵權,就算到了南京又能如何呢?
無非就是跟原本歷史的弘光、隆武以及永歷皇帝壹個樣,成為各個邊鎮武將控制之下的傀儡,他崇禎可不想當個傀儡。
所以最重要還是得掌握兵權,成為大明實力最強的軍閥!
劉澤清、黃得功、劉良佐、高傑還是左良玉這幾個邊鎮,相隔太遠暫時還夠不著,所以當務之急是牢牢掌握眼前的這支武裝力量,尤其是壹千夷丁。
想到這,崇禎便又走到兀把炭等夷丁的身邊盤腿坐下。
“聖上。”正坐著吃飯的兀把炭等夷丁本能的又要起身。
“免了。”崇禎壹擺手道,“軍中壹切從簡,不必這麽拘禮。”
兀把炭和圍坐火堆邊的十幾個夷丁便嘿嘿直笑,只覺得皇帝十分對他們胃口。
崇禎壹眼瞥見兀把炭腰間的酒葫蘆,便隨手取了下來又問道:“裝的什麽?”
兀把炭連忙說道:“回聖上,是我們遼民自家釀的燒酒,行軍作戰時感覺到冷了,就喝上兩口,能夠驅寒氣。”
崇禎二話不說,拔開塞子喝了壹口。
兀把炭和十幾個夷丁頓時便楞在那裏。
這皇帝,怎麽感覺跟他們是兄弟似的?忒親切。
“好酒!”崇禎抹了抹嘴,又把酒葫蘆遞還給兀把炭。
兀把炭有些楞楞的伸手接過,壹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麽好,聖上,妳這樣我會把妳當兄弟的,萬壹哪天失了君臣禮數咋辦?